退出长者模式
安全起降1万架次的背后——常州机场多个岗位工作状态见闻
发布日期:2012-01-04

    12月25日下午3:05,从广州起飞的南航CZ3815次航班安全降落在常州机场。这是今年第10000架次在常州机场起降的航班,也是常州机场历史上首次实现全年安全起降航班超过10000架次。

    在这10000架次的背后,有许多默默无闻的工作人员,他们从不与乘客接触,却与航班的安全与服务质量息息相关。

    看看他们的作息时间

    这天,离3点大约还差10分钟,南航CZ3815航班已进入常州机场塔台管制范围,塔台的两位管制员王磊与林柯已进入紧张指挥中。

    林柯说,管制员的工作时间完全跟着航班走。每天常州机场最后一班飞机起飞是晚上9:15,正常情况下他到家已经半夜12点了。一旦遇上航班延误,往往就是守一个通宵。

    而同样属于航务部门的民航气象台工作人员,则每天天不亮就要开始工作,除了随时监测和发布气象实况外,还要在每天最早的航班起飞前2小时将气象预报发送给机组成员。常州机场每天到港的第一架航班早上6:50就从成都起飞,这意味着,气象台的发报人员4点多就要开始搜集数据、预报气象。

    4000亩飞行区内驱鸟

    保障部飞行区管理室王琛主任说,他们的工作是每天巡视、检查、清扫飞行区道面、围界、围场路及土面区设施,不间断地驱鸟,同时做好飞行区割草、标线维护、道面抢修等各项工作,确保飞行区处于适航状态。

    常州机场飞行区占地4000多亩、围界长约15000米,日常的安全保障和维护全部由飞行区管理室的8个工作人员完成,工作量非常大。“就说机场跑道的清扫,现在的跑道长2800米、宽60米,这16万多平方米的面积全靠一辆小型清扫车,来来回回开一遍就要差不多两个钟头。”

    常州机场飞行区内,有2000多套灯具需要24小时值守,保障部灯光管理室值班人员要根据塔台指挥员指令随时开启相应助航灯光,同时要做好灯光站内设备和场外灯具维护,确保飞行安全。这些工作由两个灯光站的7名工作人员负责。

    常州机场保障部只有40名工作人员,而他们要负责包括飞行区和航站区超过5000多亩的区域和约10万平方米建筑的维修维护。小到候机大厅里的一盏灯、一个插座,大到登机桥、行李运输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等,供电、供水、供暖、土建、维修,他们的工作涵盖了整个机场的方方面面。

    保障部经理刁传进表示,这40名员工的肩膀上,担负着航班运行安全和机场服务品质的重大责任。

    半小时完成80多项检查

    南航CZ3815航班降落在跑道后,在引导车的引导下滑行至停机坪,机务人员吕鹏飞站在飞机停机线指挥位挥动着“飞机指挥板”指挥飞机停稳后,随即挡好轮挡,插上飞机空地耳机与飞行员通话。

    与此同时,汤建伟与张锟开始了对飞机的检查。检查项目有:机头蒙皮外表、雷达罩……在一份南方航空公司的空客A320飞机短停工作单上,检查项目超过80项。

    按预定时间,这架飞机将要在下午4点起飞,因而这些检查工作都要在半小时内完成。

    “机务工作责任大、技术含量高,往往一个小小的差错,就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是丝毫马虎不得的。”吕鹏飞参与机务工作才一年,他说,在维修工程部,大年三十大家几乎都是在停机坪上度过的,“要是遇上故障,没准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而放行工程师汤建伟说:“当我们在飞行记录本上签字放行时,签下的不仅是完成排除故障和检查飞机正常的记录,更是签下了飞机安全责任。”

 

主办单位:常州机场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